从“山河大学”受益者们的角度 看现在的中国高考制度

1.2k 词

从起源开始——为什么会有“山河大学”?

相信这也是每一个知道、刷到这个“大学”的人的疑问: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如此“乌托邦”式的大学?不妨前往山河大学所要造福的山河四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的高考之下,一探究竟——

山东,普通类常规批一段线443;
山西,文科本科一批490,二批418,理科本科一批480,二批396;
河南,文科本科一批547,二批465,理科本科一批514,二批409;
河北,本科批首选历史430,首选物理439

山河四省,人口基数最大,考生数量最多,分数线也是最高

同样,也基本都是农业大省

真正有钱有势的要么送去了大城市,像北京天津这样的,要么就送去国外留学,从财力和权力上直接筛选了一部分,剩下的就只能在自己省卷,最后卷不过的留下来种地
——B站某评论大意

那么,他们不想留下来种地么?并不,山河四省的同学们只是想要好的教育资源,仅此而已……

然后,就有可能给自己的后代更好地教育条件,就能让他们不再重蹈覆辙?那些只是后话,后代不后代暂且不考虑,我们要的是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山河大学横空出世

向更深处看——山河大学反映的是什么?

毫无疑问,他们都经历了所有人口中所说的“最公平的考试”——高考,但是在经历之后,他们发现了,根本没有公平性可言

就光北京海淀来看,海淀区的211工程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数数,一共14所

这还尚未包含985工程大学以及其他重点大学,如果包含上,那数量咱不好说

我们再来看看山河四省,仅有4所211,平均一省一个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考试制度和分数线的不均,招生计划分配的不均,似乎都在针对山河四省

不看985 211还有重点大学,就看北京、上海、天津普通本科院校(以二本为主)2023年在山河四省的招生计划(可能有误):

大学 山东招生计划 山西招生计划 河南招生计划 河北招生计划
【北京】北京印刷学院 23 20(仅限理科) 37(仅限理科) 20
【上海】上海电机学院 37 71(仅限理科) 100(仅限理科) 42
【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104 文史类16 理工类160 文史类12 理工类115 74

再和他们在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招生计划比较:

大学 北京招生计划 上海招生计划 天津招生计划
【北京】北京印刷学院 674 3 5
【上海】上海电机学院 1149
【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4 10 623

以上,即使是二本,通过简单计算可知,本地考生录取率依然高于来自山河四省的考生的录取率

那么,高考的公平性何在?

这个问题似乎无解

所以,山河大学反映的不仅仅是山河四省考生对教育资源的渴望,更是他们对高考所谓的“公平”的一次不满的释放与诉说

相比之下,我们更希望努力的付出能够有相对应的回报,而不是眼巴巴的看着本地人不用怎么努力就可以上着家门口的重点大学,而努力过后的我们却连自己家门口的重点大学都上不了
——佚名